點擊查看產品參數(shù)和報價--丨--

---

---

---
正文:
藍綠藻(Blue-green algae)
一、形態(tài)分類
1.絲狀-可利用淜行方式局部運動,例如顫藻(Oscillatoria)、彈簧藻(Spirulina)。
2.球狀-可群聚形成鏈狀,例念珠藻(Nostoc)、項圈藻(Anabaena)。
二、分布
生存于淡水、海水、湖泊或溫泉(70-80℃),可自由漂浮或附著生存。分佈廣泛,無論潔淨或污染水域均可發(fā)現(xiàn)。
三、特性
1.構造與細菌相似,單細胞或群生。
2.含葉綠素a、藻紅素、藻藍素、類胡蘿蔔素、葉黃素等色素,可行光合作用,但無葉綠體,屬自營性
生物。
3.好氧性。
4.部分藍綠藻能行固氮作用,例Nostoc、Anabaena。
5.在氮、磷成分高之優(yōu)養(yǎng)水體,易造成藍綠藻優(yōu)勢生長,水面因藍綠藻大量繁殖產生浮渣出現(xiàn)藻華現(xiàn)象(water bloom),
改變水體之味道與顏色。
四、藍綠藻在環(huán)境工程方面之角色
1.氮元素循環(huán)中,可將氣態(tài)氮分子固定為有機氮或NH4+。
2.行光合作用提供水中溶氧。
3.水體優(yōu)養(yǎng)會造成藍綠藻大量繁殖影響水質及生態(tài)。
4.污染性藍綠藻(例如Oscillatoria)會分泌臭味物質,影響自來水品質。亦可利用作為水體指標
微生物。
出自http://www.bjsgyq.com/
北京顯微鏡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