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分類:站內新聞
作者:yiyi發(fā)布
時間:2012-2-5 23:53:18
將本頁加入收藏
下一篇:果樹病害致病性測定(Pathogenicity test)金相顯微鏡門市
上一篇:減數分裂是生物體產生精子或卵子的方式-用顯微鏡觀察染色質
點擊查看產品參數和報價--丨--
正文:
果樹真菌病害的鑒定的方法?病原的鑒定?
傳染性病原菌所造成的病害部都具有傳染性,一旦在田間開始出現(xiàn)時,普遍呈分散狀分佈,由點擴散到面,也就是由一感染之發(fā)病中心,逐漸向周圍擴展的發(fā)病過程,有些病害在田間的擴展與某些傳播昆蟲有密切的關聯(lián)性。
1、 真菌病害的鑒定
真菌性病害之診斷方法較易,除田間觀察外,一般用病徵鑒別、病原鏡檢及對寄主致病性的測定等方法,有時甚至可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和電泳技術的應用等。
(1)田間診斷及病徵鑒別:
真菌性病害其被害之組織表面有病徵,在病徵上有時可見有粉狀物、霉狀物、粒狀物、及銹粉等癥狀,因此極易與其他病原引起之病害區(qū)別。若以上之特性表現(xiàn)不夠明顯時,一方面除續(xù)觀察田間病害的發(fā)展外,另一方面可將病株或病部組織攜回實驗室,置于人工濕室內培養(yǎng),以促使病徵充分表現(xiàn)后,再行觀察。
(2)病原的鑒定:
一般係以解剖針直接從病組織上挑取子實體製片,并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(tài)特徵,從而根據病原繁殖結構之形態(tài)、孢子的形態(tài)、小大、顏色及著生及著生情況等進行鑒定,根據以上所述之特徵可確定其屬名。而對常見的真菌病害在通過田間觀察、病徵鑒別、鏡檢病原與查閱文獻資料核對后,即可確定病害的名稱和病原真菌的種類。但對少見或新的病害,應謹慎小心,一般應遵循分離培養(yǎng),接種和再分離,即致病性的測定后,才作結論。這種診斷步驟稱為柯霍氏法則(Koch’s postulates),其基本步驟是:
1.在自然環(huán)境下,于罹病株上病原菌必須與病害共存一處。反之,無此病原菌則無此病害發(fā)生。
2.病原菌必須可被分離并作純粹培養(yǎng)(pure culture),并鑒定其各項特徵。
3.在適當條件下,所分離之純粹培養(yǎng)物接種于健康寄主上,且可產生該病害所特有之病徵。
4.重新分離接種所得之病徵部位,并證明所分離之病原菌,其特徵與第二步驟所得之純粹培養(yǎng)物為同一種。
此法則對于真菌和細菌性病原的鑒定非常有用,對于絕對寄生菌之病原菌,應作適當修正,即在進行人工接種時,直接從病株組織取露菌、銹菌、線蟲等,或採用帶病毒的汁液、枝條、昆蟲等進行接種;當接種株發(fā)病后,再從這種病株上取露菌、銹菌、線蟲或汁液、枝條、昆蟲等,用同樣方法再進行接種,當得到同樣結果后,才可證實該病的病原為這種露菌、銹菌、線蟲或這種病毒。通過柯霍氏法則證實病原后,還需對病原作進一步鑒定。
合作伙伴: